网站首页
手机版

交通事故和工伤一伤两赔可以吗

更新时间:2024-04-05 00:01:04作者:未知

交通事故和工伤一伤两赔可以吗

一、交通事故和工伤一伤两赔可以吗

可以申请一伤两赔,劳动者在上下班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可以申请工伤赔偿以及要求肇事赔偿,经认定属于工伤的,劳动者可以获得工伤赔偿,也可以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1)、工伤赔偿中,很多项目都是由国家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例如丧葬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伤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只有少部分款项由用人单位来支付,例如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6级的伤残津贴、停工留薪期工资等。

(2)、交通事故损害一般属于人身损害。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一般赔偿款都是由侵权人或加害人本人来承担,国家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二、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1、医疗费。

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医疗费主要包括挂号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治疗费、住院费和药费等。医疗费可以为住院医疗费,也可以为门诊医疗费,但支出的目的在于治疗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伤残人员以及抢救伤重死亡人员。

2、误工费。

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需要接受诊治以恢复健康,以及当事人的相关亲属需要参加交通事故的处理,无法正常参加工作或者从事日常的经营活动,因此而造成经济收入的减少,由负有责任的一方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该项减少的收入给予的赔偿。误工费的发生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事故责任人的责任之一,自然应当予以赔偿。

3、住院伙食补助费。

受害人在医院接受诊疗期间,需要进行伙食消费,而由相关责任人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该项费用进行的赔偿。住院伙食补助费的发生与道路交通事故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事故责任的内容之一,应当予以赔偿。

4、护理费。

受害人住院期间,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需要家人或者其他亲属的陪同和护理,并由相关事故责任人根据一定的标准予以赔偿的费用。

5、死亡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补助费)的概念死亡赔偿金,也称死亡补偿费,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由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死者家属的一定数量的赔偿。

6、被扶养人生活费。

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伤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由其进行扶养的、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人因为生活来源的丧失而遭受不利益,其扶养费给付请求权难以实现,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由事故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这些人的一定数额的赔偿。

劳动者在上班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了人身的伤害,可以申请交通事故和工伤两次赔偿,劳动者可以到工伤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如果认定为工伤,可以申请理赔,发生交通事故认定全责的肇事者也应赔偿给劳动者紧经济补偿,因此劳动者既可以获得工伤补偿,也可以获得交通事故赔偿。

本文标签: 工伤  交通事故  劳动者  

为您推荐

交通事故和工伤一伤两赔可以吗

可以一伤两赔,劳动者上下班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可以申请工伤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两次赔偿。在工作时间发生了交通事故,劳动者除了可以获得事故的损害赔偿之外,还可以申请工伤赔偿,经过认定后确定属于工伤,就会得

2024-04-05 00:01

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多长时间开庭(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多长时间开庭呢)

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多长时间开庭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上是没有明确的规定的。劳动仲裁委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这种情况的案件仍有可能不

2024-04-05 00:00

我家门面被拆迁,为什么比别人商铺的补偿安置标准低得多?

通常来讲,民房商用的补偿相对于商业房的补偿会更低一些。但是,民房商用绝不是没有补偿或者没有停业损失相关的补偿。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

2024-04-05 00:00

职务侵占罪的判刑标准具体是什么(职务侵占罪的判刑标准具体是什么)

职务侵占罪的判刑标准主要是依据犯罪数额确定,职务侵占罪作为财产类犯罪,对于犯罪数额有一定的规定,如果犯罪数额达不到法律规定,则不够成职务侵占罪。

2024-04-05 00:00

产品质量法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产品质量法》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处罚标准是根据销售额来确定的,一般是没收产品、予以罚款、赔偿等。产品质量损害赔偿金额根据赔偿项目来计算,需要计算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两方面。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损失

2024-04-04 22:40

如果房地产商价格欺诈怎么办(房地产价格欺诈处罚决定书)

如果房地产商价格欺诈的首先是可以协商处理的,协商不成的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在此需提醒购房者的是,因适用双倍赔偿原则的情形只有上述规定的三种,所以购房者在购房时仍不可大意,在购房时仍应规定对项目进行法

2024-04-04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