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夫妻共同财产偿还一方债务可以吗(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欠债如何处置)

更新时间:2024-04-03 07:33:34作者:未知

夫妻共同财产偿还一方债务可以吗(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欠债如何处置)

一、夫妻共同财产偿还一方债务可以吗?

只要夫妻双方达成一致就可以。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前可以用于偿还共同债务,夫妻另有约定的除外。分割后由所有人自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夫妻约定财产制】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二、夫妻个人债务如何认定的?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应认定为夫妻一方个人债务的应该有以下几种情形:

1、夫妻一方婚前所负的债务。如上所述,这种债务一般属于一方的个人债务,另一方无义务为其偿还,但债权人能够证明其将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

2、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偿还的债务,但双方以逃避义务为目的的不予准许。法律尊重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并不禁止夫妻双方对其所负的债务进行相关的约定,但这种约定仅在他们之间产生效力,对外(即债权人)不产生效力。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关系亲朋所负的债务。

4、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5、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6、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在债务关系成立时知道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即债权人明知夫妻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应认定为其个人债务。

综合上面所说的,夫妻的共同财产是属于共同的,如果在夫妻续存期间存在个人的债务,那么就只能个人来进行偿还,但如果夫妻协商好,同时也可以按夫妻共同的财产来进行偿还,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可以多协商,夫妻个人的财产是可以个人做主的。

本文标签: 债务  都是  财产  

为您推荐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流程八步详解(农村征收土地补偿项目)

第一步:征地告知。第二步:征询意见。第三步:征地材料上报。第四步:审核和报批。第五步:发布征地公告。第六步:办理补偿登记。第七步:举行听证。第八步:实施征地。

2024-04-03 07:33

夫妻共同财产偿还一方债务可以吗(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欠债如何处置)

夫妻共同财产偿还一方债务是可以的,只要双方协商好就可以一起偿还;如果在分割后一方也可以向另一方追偿,一般情况一方的债务都是会由个人的债务来进行偿还,这都是有法律规定的。

2024-04-03 07:33

拖欠货款手机短信欠条有用吗 拖欠货款手机短信欠条有用吗怎么写

对于对方拖欠货款的行为,手机短信形式的欠条当然有用,因为手机短信本身也可以作为证据材料使用,除了手机短信之外,像是证人证言,其他的物证书证,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均可以作为证据材料使用。原告要注意,只有

2024-04-03 07:33

这七类人在农村征地时往往拿不到补偿款,这是咋回事?

这七类人员在遇到征地补偿时,往往会被忽略或被征收方忽悠,不予补偿。对农村已经出嫁的女性,以及随母亲落户的孩子进行区别对待,拒绝其享受征地拆迁补偿政策,这样做是不合法的。

2024-04-03 07:33

离婚协议书债权如何约定的? 离婚协议书债权债务

办理离婚手续,签离婚协议时,债权债务问题需要明确,要确定双方的共同债务,双方各自的承担比例,履行债务的方法等,除此之外,婚内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子女的抚养权问题也需要明确。

2024-04-03 07:33

人伤误工费年龄有限制吗? 人伤误工费标准

人伤误工费年龄是没有限制的,一般只要能够证明本人的收入减少或者是不能工作,就需要按规定支付相应的误工费,对于此费用就会由侵权方来进行承担,这样才能保障到受害方的权益。

2024-04-03 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