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民族节日解说:畲族封龙节(畲族中秋节庆活动)

更新时间:2023-09-09 00:07:25作者:未知

民族节日解说:畲族封龙节(畲族中秋节庆活动)

文章目录:

1、民族节日解说:畲族封龙节

2、民族医学奇葩:畲族医药

3、畲族节日牛歇节是几月几日

4、畲族人的活动有什么?节日如何过

5、畲族传统节日,畲族二月二

6、猜你喜欢:

1、民族节日解说:畲族封龙节

南北各地的民间中有一个叫封龙节的节日。此际多雨,传说是龙分开到各地去行雨的日子。有趣的是,这个节日的内容与日期都不太统一。地区不同节日内容也有所不同,人们或祈雨、或傩舞、或唱戏拜龙王、或龙舟赛、或演习防火,但是,都与雨水有关。一起来看看畲族文化吧。

封龙节(也称「分龙节」)是畲族的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给畲山「封龙」,所以当天畲族人视之为「集福建醮保禾丰收」的最好的祭祀日。因此,在过去的传统习俗中,每到这个时候,各聚居地的畲族群众都要采取各种形式祷求风调雨顺、

2、民族医学奇葩:畲族医药

相信大家对于每个民族的一些医术都有一定的了解。畲族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民族之一,人口众多,一般都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畲族的医药是别具一格的。那么,大家对于畲族医药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苦难中绽开的山花

我国畲族人口70余万,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地。据介绍,畲族自称“山哈”,畲语“哈”是“客”的意思,“山哈”即从外地迁来居住山里的“客户”,景宁畲民认定祖籍在广东潮州凤凰山地区。由于畲民长期居住在偏远闭塞、村落分散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畲民为求生存与繁衍,他们学会了防治疾病的技艺,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畲族医药就是畲民长期在生产、生活实验中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畲医药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疾病观,疾病分类法和特殊疗法,体现了畲医药的文化特色,对某些疾病的疗效更有独到之处。

2006年,浙江省卫生厅立项的《中国畲族民间医药调查与整理》课题结题后,编写出版了介绍我国畲族医药最完整的40万字的《中国畲族医药学》。2007年7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在为该书作序中称:景宁县过去是一片偏远闭塞,无人知晓的丘陵和山区。畲族医药就是这苦难中绽开的山花……它带着青山草药的香味,飘散到山区的万户千家。

畲族医药别具一格

《中国畲族民间医药调查与整理》课题,由畲族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后兴主任医师领衔完成。课题组历时6年多,走访调查了全国主要畲族聚居地,根据调查所获大量资料,整理出了畲族医药的基本特征。

独特理论:

“疳积理论”、“六神学说”为畲医防病治病的主要理论。畲医又把“疳积”分为狭义疳积和广义疳积,狭义之疳积,又称“小儿疳积”;风、寒、痧、食等因素引起诸多杂病,总称广义的“疳积病”。“六神”由心神、肝神、肺神、脾神、肾神、胆神组成,畲医认为“六神”失守就会生病。“痧症理论”则形成了完整的一整套发痧疗法。此外,畲医对伤、对风症等也有独特的认识。这些理论基础,形成了畲医的疾病命名与分类以及诊病方法。

特色疗法:

包括外治疗法、痧症疗法、传统正骨、解毒通利法、食物疗法、心理疗法等和民间常用处方。外治疗法至今仍被广为应用的有刮法、挑法、捏抓法、熏法、吹法、搓法、熨法等。多种发痧技术,往往能起到手到病除的效果。正骨采取徒手复位、鲜畲药捣烂外敷和杉树皮固定的方法。此外,对蛇伤、风湿、黄疸肝炎、肺炎、骨髓炎等治疗均有祖传秘方。畲医还有“医食同源”之说,几乎家家户户常用家禽家畜配草药食用,经统计具有食疗作用的食物约100余种。

用药特点:

畲药基本为野生植物药。畲医认为畲药有阴阳之分,十分讲究用药的阴阳平衡。畲药中为热性、温性的阳药,长在朝阳的山坡;治疗亢盛、炎症的阴药,生长在阴山沟里;不寒、不热、不温、不凉之药称“和”药,具有平衡和滋补功能,“和”药生长于低山谷。畲药有其品种特点,以鲜采即用为主,并有其炮制技艺,注重药引和辅料等用药习惯。

传承习俗:畲民患病,多数凭祖传验方服用畲药或采用其他传统治病方法。治病技术被视为珍宝,传男不传女,也有妇儿科婆传媳之俗,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自成体系。怀有一技之长的畲医一般以技艺为主业,仍从事农耕,或半农半医,也收受微薄的酬谢。

研究开发初见成效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等六家单位共同完成了《畲族医药研究与开发》课题,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为畲医药的继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创新成果主要有:对畲医药进行全国性全面调研疏理的基础上,建立国内首个“畲族医药开发研究专用数据库”。收集到诊治的病种776个,处方1600多个,畲药2952种,这些资料经分析、处理,归并出450个病名、1000余张处方和1600余种民间常用畲药,基本查清了我国畲族民间医药的现状。应用数据库软件研究开发畲族民间医药为国内首创。首次对民间常用的517种畲药进行畲药名、通用名、土名与植物拉丁字名四种名称对照。还公开出版专着一部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3篇。研究成果达到了抢救、整理和保护畲族医药的目的,为传承畲医畲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畲族民间医药调查与整理》研究课题获得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二等奖。

同时,在1003个畲药处方中筛选出降血脂、治乙肝等7个有效处方进行了临床验证,完成了院内制剂全部资料上报工作,进行了地菍等畲药的药理毒理试验,申请的11味畲药炮制技术已获浙江省药监部门批准编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选择保健茶作为畲药开发利用的一个切入点,首先研制的由畲药组成、具有健胃和降脂作用的2种保健袋泡茶,投入市场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2007年,丽水市畲族医药研究会申报的“畲族医药”项目被浙江省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该项目又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浙江省和丽水市卫生等有关部门,对畲族医药做了许多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应当说,畲族医药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由于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畲族医药为民间流传,不像藏、蒙、维吾尔等民族医药既有语言又有文字记载,因而对畲族医药研究的难度更大。现有畲医大多年事已高,部分名畲医已去世;因多种原因,年轻畲民学习畲医甚少,导致畲医事业严重后继乏人。国家对畲医还缺乏政策法规扶持,畲医难以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国家对药品、医院制剂的审批已严格控制,因而,发展畲医畲药的困难较大。对畲药的保护力度不够,破坏较为严重,造成畲药资源日益减少。对畲族医药研究和保护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财政投入。同时还要看到,当今强势文化的冲击,现代先进医学对畲医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尚需深入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浙江省和丽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畲族医药正在进一步加大保护、抢救和研究与开发的力度。记者在采访中感到,人们期待着畲族医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浙江省保护传统文化的又一张名片。

您可能也喜欢:

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民族文化:满族的由来

民族文化:汉族的由来

民族文化:东乡族的起源

3、畲族节日牛歇节是几月几日

“牛歇节”是少数民族“畲族”的传统民俗节日,那么大家知道畲族节日牛歇节是几月几日吗?接下来就由少数民族的节日来告诉大家吧!且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畲族节日牛歇节是几月几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

畲族自称“山哈”,“哈”为畲语,意为“客人”,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家在古代,原指刀耕火种,以“畲”作为民族的名称,始于南宋末年,迄今已有700多年。在瑞云畲族中,农历四月初八被称“牛歇节”,又称“歌王节”。

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歌王,一个名叫钟子期,一个名叫钟仪。楚国乐师伯乐弹琴的曲调“大喝”和“小喝”,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唯有钟子期能和其腔。钟子期死后,伯乐将琴摔掉,从此再也不弹琴。

而钟仪本是楚郧公,被郑国推荐献给晋国,晋王要他弹琴唱歌。钟仪接过伯乐和钟子期弹唱的技艺,“与之琴、操南音、操土风”。晋王听了大为高兴,重用他,封他为礼部侍郎之职。

后来为了纪念畲家这两位歌王,瑞云畲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设坛祭祀,举行歌会,大唱“大喝”和“小喝”,并把这一天作为畲族传统佳节“四月八”歌王节。同时这一天又是畲家耕牛过节,为酬谢耕牛一年辛苦劳作,“严禁鞭打以定牛魂”,还专供好草料和家酿最好的牛酒给牛吃喝,牧童一遍一遍地大声唱“牛歌”:牛角生来扁扁势,身上负着千斤犁,水牛做饭给人食,四月初八歇一时,由此又称“牛歇节”。

牛歇节是瑞云畲族农耕文化在民俗上的典型反映,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畲民都要起大早将牛牵到山上吃水露草,据说吃了这一天的"玉露仙草",耕牛会长得更壮实。牛歇节期间,耕牛会受到解缰卸犁休息一日的优厚待遇,并严禁鞭打耕牛。主人还会将牛牵到水边,以竹制的牛梳刷牛身,以鸡蛋泡酒灌喂耕牛,以米粥或番薯丝粥等精细饲料喂牛,以慰劳牛的辛勤劳作。

瑞云“四月八”牛歇节已收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16日,“四月八”牛歇节歌会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畲族人的活动有什么?节日如何过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也很多的传统节日,在节日中的活动也十分特别。那么,你了解畲族人的活动到底都有哪些吗?在节日里他们又是怎么过的呢?和小编一起到畲族文化中了解一下吧。

年节:

也叫春节,是畲族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从农历12月24日的“祭灶”、“送神”畲族就开始过新年了。祭灶神后,就准备除夕的“年夜饭”,合家“围炉”。畲族届时家家蒸制“黄金糍”吃“黄金糍”是畲民过新年的特色之一。畲乡流传“糯米做糍圆又圆,香麻拦糍甜粘粘”的顺口溜,表示畲家人团圆共聚天伦和来年日子更甜美的意愿。

除夕夜全家“吃隔岁”(即吃“年夜饭”),这是畲民最欢乐的时刻,一边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一边抒发追求来年日子过得更比今年好的愿望。“围炉”后,主妇选一根直径约七、八厘米粗的楮楮木放在灶膛里燃烧,烧至一定火候以灰烬掩埋之,使之不至熄灭,备为正月初一的火种,俗称“隔年猪(楮)”或“留隔年火种”。是夜,万家灯火,通宵达旦,尽情欢乐“守岁”。所谓“守岁”就是“守祟”崇,意在防“祟”入室伤害儿童。

初一清晨,鸡鸣第一声,各个畲村不约而同打开厅门,燃放大炮(即双响纸炮),人们走村串寨,平辈互相道贺新年大吉,晚辈向长辈拜年,主妇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水,煮线面充作早餐,寓意家人平安长寿;儿童三五成群到竹村里“摇竹娘”,边摇边唱道:“摇竹娘,摇竹娘,你长我也长,旧年是你长,新年让我长,明年你我一样长。”以示像毛竹一样茁壮成年;青少年参加各种娱乐游戏活动,如弈棋、“猴孵蛋”、捉迷藏、荡秋千等。活动一直持续至“元夕节”,欢度新春佳节才告结束。

二月二:

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福建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

节日这一天。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人群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5、畲族传统节日,畲族二月二

畲族文化历史悠久,无论是民族风俗还是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畲族二月二就是畲族民间文化的一个奇葩。畲族语言虽然没有文字,但却生动形象,二月二璀璨的文化内涵就是畲族文化的直接表现。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畲族二月二吧。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8%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畲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封龙节”、“六月六”、中元节、仲秋节、重阳节、冬至节、“招兵节”等。

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是畲族传统节日之一,迄今己有360余年,也是列入了第一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会亲节时,畲族同胞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访亲会友,互致问候。他们以歌会亲、以歌待友、以歌抒情、以歌代言,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由于畲族歌会习俗是畲族社会融对歌、会亲、祭祀活动的重要文化形式,二月二歌会俗语的起源与福鼎佳阳乡双华村的民族迁徙和祖先崇拜关系密切,因此,双华村的畲族人把“二月二”歌会,视为祭奉先祖,祈佑平安的节日。

“二月二”,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福建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

节日这一天。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人群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您可能还会喜欢:

神奇的瑶族医学文化

白族信仰,你所不知的白族宗教信仰

独特的藏族饮茶文化

领略白族文化的艺术熏陶:白族扎染文化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