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如何区分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更新时间:2024-01-04 15:06:44作者:佚名

如何区分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诈骗罪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第二百六十六条,另外《刑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按照诈骗罪处理。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为: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规定为:

“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定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犯罪主体都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但是在犯罪客体和客观方面,两罪相区别:

在犯罪客体上,诈骗罪侵犯的是一般客体,即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敲诈勒索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

在客观方面,诈骗罪表现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自愿”交付一定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表现为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因恐惧而交付一定财物,可见,两罪的被害人在交付财物时,主观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诈骗罪的被害人是“自愿”的状态,而敲诈勒索罪的被害人是基于恐惧,“不得不”的非自愿状态。

对于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既包含欺诈因素,又包含威胁、要挟的因素,其取得被害人财物的认定应通过在案证据证明被害人给付财物时,是基于或主要基于“被骗”,产生错误认识而给付,还是基于或主要基于恐惧、害怕而给付财物,对此应分别认定为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

“三角诈骗”与盗窃罪间接正犯的界定诈骗罪在客观上通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行为过程:

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或交付一定财物,被害人因此受到损失,这是典型的诈骗犯罪。

但是在行为人通过欺骗第三人,使第三人做出一定的行为,而取得被害人的财物时,是构成诈骗罪还是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这主要取决于被欺骗的第三人是否具有处分该财物的权限。

第三人具有处分该财物权限的,行为人构成诈骗罪,第三人不具有处分该财物权限的,行为人构成盗窃罪,是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本文标签: 客体  的是  诈骗罪  

为您推荐

遗弃罪中情节恶劣如何认定 遗弃罪中情节恶劣如何认定标准

1、遗弃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的;2、被害人因被遗弃而无生命、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3、因遗弃导致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4、行为人经过多次教育,拒绝改正,使被害人生活处于危险境地的;5、遗弃手段

2024-01-19 12:35

一般合伙合同纠纷怎么认定的 什么是一般合伙企业

合伙合同纠纷的认定是只要两个以上公民按协议提供资产、实物或者是技术,而另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条款就可以被认定;发生纠纷之后双方一定要及时的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好是可以向法院起诉处理。

2024-01-19 12:35

环境监管失职罪要判刑多少年 环境监管失职罪立案标准

犯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以“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作为评价环境监管失职罪客体的基本前提。

2024-01-19 12:35

合伙纠纷是不是合同纠纷,要怎么解决?

合伙纠纷是合同纠纷,合同纠纷在本质上是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的手段解决,协商和和解是比较温和的手段,只需要双方就争议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署和解协议就可以。

2024-01-19 12:35

非法拘禁5个小时是否构成犯罪 非法拘禁5个小时构成犯罪吗

不一定。一般不足24小时不构成犯罪,但具体需要看情节,时间虽然5小时,也有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比如,拘禁人数较多或者对受害人有殴打侮辱行为的,会构成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还需要具体考虑到行为人的情节、

2024-01-19 12:35

个人的合伙合同纠纷遗漏诉讼当事人怎么办?

合伙合同纠纷去法院起诉,出现遗漏诉讼当事人的情况,可以申请追加遗漏的当事人,需要原告向法院提出书面的追加申请,在申请中介绍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说明追加被告的理由。

2024-01-19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