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著作权侵权中的接触如何认定 著作权侵权中的接触如何认定

更新时间:2024-01-09 02:31:08作者:佚名

著作权侵权中的接触如何认定 著作权侵权中的接触如何认定

一、著作权侵权中的接触如何认定?

作品权利人又有证据表明被告在此前具备了接触原作品的机会或者已实际接触了原作品,才能判定为著作权侵权中接触。

所谓“实质性相似加接触”,是指只有证明涉嫌侵权作品与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构成实质相似,同时作品权利人又有证据表明被告在此前具备了接触原作品的机会或者已实际接触了原作品,才能判定为著作权侵权。

“实质性相似加接触”规则是指如果被控作品与权利人的作品实质性相似,同时作品权利人又有证据表明被告在此前具备了掌握该作品的条件,那么就应当由被告来证明其所使用的作品的合法来源,否则即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二、著作权侵权该如何认定?

根据著作权保护的特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可分为以下几步:

1、对原告作品的分析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著作权的产生采取自动保护原则,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著作权即告产生。因此,与专利、商标等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不同,著作权侵权认定还涉及到权利的有效性问题。一部拥有有效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下述条件: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具备独创性;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只要有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这样,被告当然未侵权。如果原告作品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则该作品享受著作权法保护。

2、对被控侵权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

对被控侵权作品的分析,可适用以下两个标准:一是“接触”,即接触前一作品的机会;二是“实质相似”,即应受著作权保护部分实质相似。其中,后者是认定的重点。在认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实质相似”时,应将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权保护的部分与被告作品的相应部分进行对比,判定两者是否实质相似。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认定原、被告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方面也有过成功的案例。

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对“使用方式”规定了不同的含义。如在专利法中指的是“实施”,即将某项专利运用于产业,按说明制造出相同的产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与之相对立,在著作权法中指的是“复制”,即以印刷、复印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当某一客体(如实用艺术品或外观设计作品)受到专利法与著作权法的不同角度的保护时,尤其应注意区分“实施”与“复制”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构成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

对于“复制”这种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按照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进行施工、生产工业品,不属于著作权法所指的“复制”。由此可知,在我国,将平面作品以立体形式再现不构成对平面作品的侵权。

在我国对于著作权侵权当中当事人的接触的界定,往往是当事人已经接触了原作品,或者曾经有接触原作品的机会都可以被认定为接触,如果难以认定的是可以联系律师的,此时也是要及时的保护自己的著作权的权益的。

本文标签: 著作权  证据  却是  

为您推荐

遗弃罪中情节恶劣如何认定 遗弃罪中情节恶劣如何认定标准

1、遗弃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的;2、被害人因被遗弃而无生命、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3、因遗弃导致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4、行为人经过多次教育,拒绝改正,使被害人生活处于危险境地的;5、遗弃手段

2024-01-19 12:35

一般合伙合同纠纷怎么认定的 什么是一般合伙企业

合伙合同纠纷的认定是只要两个以上公民按协议提供资产、实物或者是技术,而另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条款就可以被认定;发生纠纷之后双方一定要及时的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好是可以向法院起诉处理。

2024-01-19 12:35

环境监管失职罪要判刑多少年 环境监管失职罪立案标准

犯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以“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作为评价环境监管失职罪客体的基本前提。

2024-01-19 12:35

合伙纠纷是不是合同纠纷,要怎么解决?

合伙纠纷是合同纠纷,合同纠纷在本质上是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的手段解决,协商和和解是比较温和的手段,只需要双方就争议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署和解协议就可以。

2024-01-19 12:35

非法拘禁5个小时是否构成犯罪 非法拘禁5个小时构成犯罪吗

不一定。一般不足24小时不构成犯罪,但具体需要看情节,时间虽然5小时,也有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比如,拘禁人数较多或者对受害人有殴打侮辱行为的,会构成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还需要具体考虑到行为人的情节、

2024-01-19 12:35

个人的合伙合同纠纷遗漏诉讼当事人怎么办?

合伙合同纠纷去法院起诉,出现遗漏诉讼当事人的情况,可以申请追加遗漏的当事人,需要原告向法院提出书面的追加申请,在申请中介绍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说明追加被告的理由。

2024-01-19 12:35